如果施密特成国足选帅,最期待他的德式脉冲高位流”战术

作者:低调看直播

如果国足真能踢出所谓的“德式脉冲高位流”,那肯定会让无数球迷欣喜若狂,几乎都能笑成花。不过,问题是,这种美好的设想真能实现吗?千万别到时候又成了“雷声大,雨点小”,最后只留下了一场空欢喜。

先说说这套“4231弹性骨架”,名字听起来确实挺吓人的,什么“伪10号”、“3-2-5进攻网络”,简直像是足球战术的数学公式,云里雾里让人摸不着头脑。简单来说,这就是一个灵活多变的阵型,重点是别死磕某一套打法,场上有情况就调整。这也是国足过去最被诟病的地方——阵型死板,一旦改变就乱了套。如果能够根据场上的局势随时切换阵型,确实算得上是进步。但关键是,球员能不能理解教练的战术意图,能不能在赛场上及时到位,这才是最核心的问题。再好的战术,最后还是得有球员去执行,光有纸上谈兵没用。

说到“8秒脉冲式高位逼抢”,听起来就像是直接让人血脉喷张。想象一下,一群球员像疯了一样围上去扑抢对方,画面简直美到不敢直视。施密特当年带国安时就玩过这一套,效果有好有坏。好的一面是给对手施加了巨大的压力,迫使他们犯错;但不好的地方是,体能消耗极其巨大。如果逼抢失败,后防线就容易空虚。国足现在最大的短板就是体能,打完一场比赛下来,能跑满全场的球员寥寥无几。这种“8×20秒”的极限高压,如果没练到家,球员非得累个半死不可。到时候别说逼抢了,能站着喘气就不错了。

再来看“边后卫假套边 肋部过载”的战术,这个设计有点新意。过去国足在边路的进攻方式基本上就是硬碰硬的“45度传中”,不光传中质量差,还容易被对方防死。现在的“假套边”战术就是通过虚晃一招,吸引对手的注意力,再把球传到肋部,留给王钰栋或武磊来进行包抄。若这套战术运用得当,确实可能创造出奇效。但问题是,这需要边后卫具备很强的传球能力和场上意识,还得和队友的配合默契。如果边后卫传球不准,或者配合没有到位,这一招就很容易成为空谈。

关于“双轴快速切换”的战术,这个核心就是高天意和徐彬。高天意主攻进攻组织,徐彬负责防守反击。这两个人要是能默契配合,确实能够让国足的中场运转起来。但现在的情况是,高天意的状态不稳定,徐彬的经验相对不足,这两位能否肩负起如此重任,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。而且,蒋圣龙和朱辰杰提前5米上顶的高位防线,这种做法本身就有点“赌博”意味。如果被对方打反击,身后空间一旦暴露,后果可能会非常严重。

接下来是“03级快进键”这个战术,施密特敢用年轻人,这一点值得肯定。但一下子就用三四个U21球员首发,感觉步伐是不是有点太急了?年轻人充满活力,冲劲十足,但也正因为经验不足,容易犯错。世预赛的18强赛可不是儿戏,任何一场比赛中的小失误,可能就会直接影响到出线的命运。而且,要求年轻球员的跑动量比老将还要高,这样的体能要求是否过于苛刻?别把这些年轻人逼得喘不过气,成了“体力透支”的牺牲品。

说实话,我对国足的未来并不抱太大乐观。不是我不相信施密特的能力,而是我对国足的球员们缺乏信心。再好的战术,最终还得有人去执行。国足现在最大的问题,不是战术本身,而是球员的能力和态度。如果球员们依旧像过去那样,表现平平、缺乏拼劲,那么即使施密特再有本事,也很难扭转乾坤。

我依然希望国足能给我一个惊喜,或许施密特真能将国足改造成一支“能跑、能抢、能传、能射”的强队。但在此之前,我还是保持观望态度。毕竟,国足曾经多次让我失望,心已经凉了许多,不敢轻易再相信。

老百姓看国足,也不过是图个乐。无论国足踢得怎么样,咱也只能在一旁看着。希望这一次,别再让我们失望了。

相关内容